5月1日20時-5月2日17時,山東電力現貨實時市場節(jié)點電價連續(xù)22個小時負電價,創(chuàng)歷史記錄,最低實時電價出現在5月2日17時,相當于每度電賣負8分5。
“負電價”能少收居民一天電費嗎?有人說,這是種菜的和菜販子之間的事,和買菜的老百姓沒半毛錢關系;有人說,出現“負電價”,說白了就是開工不足。
實際上,“負電價”從一個側面代表了山東“綠電”供給充沛。有自媒體暢想未來的“綠電生活”,比如以后要養(yǎng)成風大的時候給電動車充電,中午陽光正好時打開洗衣機洗衣服的好習慣。
那么,現實離我們暢想的“綠電生活”還有多遠?“綠電”充沛了,這個夏天,“電荒”還會來嗎?
1.市場亟待儲能“削峰填谷”
此次山東出現負電價后,很多評論文章表示,電力現貨市場的負電價就像“探針”,能夠發(fā)現問題——
比如,供需出現倒掛,是地方新能源裝機項目投資出現泡沫的預警嗎?
比如,山東出現負電價,但華北不會都是負電價,華東也不會,山東的電用不完,為什么不輸出?問題出在哪?
比如,產生負電價,說明電網調峰能力不足,要多上儲能。
而為完成“綠電”消納任務,中國的可再生能源還享受著政策保障。公開報道顯示,我國某區(qū)域調峰市場允許1元/度的調峰服務被調用,以對等換取相同數量約0.37元/度的可再生能源消納。
換句話說,就是賠錢消化綠電。
這些問題匯集成一個大問題,就是怎么才能“多快好省”地實現碳中和?
這幾年,全力進行能源轉型的山東,一躍成為中國第一光伏大省。在今年1月召開的國家電網2023年工作會議上,國網山東電力董事長蔣斌說,預計2023年年底,山東新能源裝機將達到8500萬千瓦,裝機占比46%,成為山東電網內第一大電源。
“十四五”規(guī)劃中,發(fā)展新能源仍然是山東能源轉型重中之重,魯北鹽堿灘、西南采煤沉陷區(qū)成了搶手資源。在魯西南采煤沉陷區(qū),濟寧、棗莊、菏澤等市正在打造百萬千萬級“光伏+”基地。
新能源發(fā)展迅猛,但電荒從未走遠。去年8月,連水電大省四川都出現了電荒。
去年6月,山東就發(fā)布了全省迎峰度夏有序用電相關方案,確保“限電不限民用電”“限電不拉閘”。國網山東電力數據顯示,2022年外電入魯年度電量首度突破1300億千瓦時,2022年夏,山東電網邁入用電負荷“億千瓦”時代,度夏最高外電電力達2938萬千瓦。
新能源發(fā)電要“看天吃飯”,但中午光伏發(fā)電能力最強時,反倒沒有太多用電需求。這么大的“供需錯配”,需要有人干“削峰填谷”的活兒。
“新能源+儲能”成為產業(yè)政策引導的方向。截至目前,全國已有近30個省份出臺了“十四五”新型儲能規(guī)劃或新能源配置儲能文件。
企查查數據顯示,我國現存儲能相關企業(yè)9.04萬家。2018-2022年,我國分別新增儲能相關企業(yè)5012家、5638家、4775家、7939家、3.88萬家。
山東省現存儲能相關企業(yè)4543家,排名前三城市為濟南886家、青島864家、濰坊348家(注:僅統(tǒng)計企業(yè)名稱、產品名稱、經營范圍含儲能的企業(yè))。
今年3月7日,山東省能源局出臺相關文件,提出大力發(fā)展儲能,2023年到2025年,山東新型儲能裝機預計規(guī)模將新增3GW。
根據山東省能監(jiān)辦發(fā)布的文件要求,新能源電站必須嚴格按照要求配建或租賃儲能裝置,這就給光伏電站上了“緊箍咒”。
2. 投資儲能的“大戶”們
這一波政策助推下的產業(yè)機會,棗莊這個資源枯竭型轉型試點城市抓住了。
2021年,棗莊被納入國家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(fā)試點。目前棗莊風光發(fā)電裝機總容量253.66萬千瓦,占全市發(fā)電裝機容量31.9%,徹底打破了火電獨大局面。
光伏做大了,大型儲能項目隨著政策風向紛至沓來,不到兩年時間,滕州、山亭、臺兒莊落戶儲能電站“三巨頭”。2022年12月,臺兒莊臺陽儲能項目并網,棗莊電網儲能裝機規(guī)模躍居山東第一。
這一波投資棗莊的主力,成了央企,華電、中廣核接踵而至。中廣核在棗莊一出手,一期投資就達80億元。
華電在滕州的儲能項目,是國內目前最大的集中共享式電化學儲能調峰項目,也是山東首個完成“倒送電”調峰儲能示范項目。
這個花4.2億建的特大號“充電寶”,從2021年12月30日滿功率運行,截至2022年12月底,累計充電6200萬千瓦時,放電5000萬千瓦時,參與調峰時就像汽車起步,兩三秒就能滿負荷運行,快速響應。
從產業(yè)來說,光伏做大了,引爆了儲能;電價便宜了,制造業(yè)成本降低了,棗莊全力打造的鋰電產業(yè)不就更具競爭力嗎?大規(guī)模低成本制造的鋰電池用在儲能上,不就能進一步做大儲能產業(yè)嗎?
從“雙循環(huán)”來說,中國外貿出口“新三樣”,已經變成電動汽車、光伏和鋰電池。
聽起來很美好的產業(yè)閉環(huán)+雙循環(huán),能變成實現嗎?
目前,國內第四家全球動力電池一級制造商欣旺達在棗莊布局了“三件套”——一是與吉利合資在棗莊建電池廠,配套吉利旗下領克等出口歐洲的汽車;二是投資200億元建動力電池廠;三是投資106億在滕州建包括獨立儲能電站、超級快充電站等在內的零碳產業(yè)園,產業(yè)園附近建光伏電站,由儲能電站就近消化。
2022年,欣旺達鋰電池出口爆發(fā),對綠電需求量大。同樣的道理,2022年,寧德時代在綠電資源豐富的兗州投資140億元建廠,生產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,同時還和濟寧市共同推動光伏、儲能電站、換電平臺等板塊項目。
曾經的采煤塌陷區(qū),現在成了稀缺資源,以“光伏+儲能+鋰電”的方式,嵌入了鋰電大佬的產業(yè)鏈條,反過來成為撬動儲能發(fā)展的一支產業(yè)力量。
但靠產業(yè)力量推動,還不夠。
3.賺差價的儲能是個好買賣嗎?
儲能要發(fā)展,離不開電力市場改革。
2022年3月,儲能首次試水電力現貨交易,包括華電滕州新源等在內的山東三家獨立儲能電站成為“吃螃蟹”者。
在低谷電價時段,以最便宜價格買進儲存,峰值電價時段再吐出來賣掉,這種“賺差價”的買賣,能讓儲能電站身強體壯嗎?
按照中國能源報相關報道,一座獨立儲能電站參與電力現貨交易市場,一年可賺取數千萬元。
事實上,中國電力改革已搞了20多年,現在才走到現貨交易市場第二輪試點,2019年,山東作為首批試點啟動了電力現貨市場。
砸掉“大鍋飯”,搞現貨市場,用價格杠桿進行資源優(yōu)化配置;儲能入場,相當于這個市場又多了一個“菜販子”;搞活市場,就要吸引進更多“菜販子”,“負電價”出現了。
2023年1月,山東執(zhí)行容量補償電價執(zhí)行分時峰谷系數。兩個月后,山東“負電價”政策靴子落地,山東電力現貨市場價格上限定為每千瓦時1.5元,下限每千瓦時-0.1元。
從公布的數據看,3月以來,在不包含容量補償電價情況下,發(fā)電側小時級電價屢次出現負電價,最低達到-0.08元/kWh,負電價出現的主要時段為下午13時左右,這時正是光伏發(fā)電高峰期。
原有政策下,不少企業(yè)夜間生產,因為用電成本低。新政策下,低谷電價出現在白天,企業(yè)就得調整生產時間。
“負電價”來了,儲能這個賺差價的“菜販子”就能賺到錢嗎?
此前,有關部門曾對今年3月用戶側配儲進行了相關分析,在考慮到峰谷價差、循環(huán)充放電價差后,全國僅有9個區(qū)域全投資收益率超過6%。
儲能專業(yè)人士表示,儲能收益主要來自峰谷價差的套現,而峰谷價差的盈利能力取決于峰谷價差空間與充放電次數。
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(yè)技術聯盟對各地2022年最大峰谷價差的平均值統(tǒng)計,山東省峰谷價差由2022年均價0.739元/kWh,拉大到2023年1月的0.926元/kWh。山東能監(jiān)辦數據顯示,山東電力現貨市場啟動不間斷結算試運行后,日內最大峰谷差價為1.5元/千瓦時。
《財新》報道稱,去年6月,蒙西電網將現貨價格上限從2元/千瓦時上調至5.18元/千瓦時,價格空間翻了1.6倍;發(fā)電側90%以上的電量參與現貨市場,市場占比遠超其他省份,新能源也無差別參與現貨市場。
對于儲能這個“菜販子”來說,價差大了,販菜次數多了,才能掙著錢。市場希望“供需倒掛”來撬動儲能,只有繼續(xù)拉動峰谷價差空間,降低儲能配置成本,市場化前景才會明朗。
4.市場的博弈
盡管中國電力市場改革不斷向前邁步,但仍然保持統(tǒng)購統(tǒng)銷模式,原因就是電力需要長期穩(wěn)定的供應,簽訂中長期交易合同是從上游的煤炭企業(yè)到下游電網企業(yè)的主流選擇。
公開報道顯示,山東電力現貨市場開啟后,政府給參與市場的主體作出了各種交易限制。
其中一條,作為賣方的發(fā)電廠,必須保證每個月不低于80%的發(fā)電量總量通過中長期交易賣出,不超過110%的發(fā)電量總量通過中長期交易賣出;作為買方的售電公司和直接參與交易的大用戶,必須保證每個月不低于80%的代理電量/用電量總量通過中長期交易買入,不超過110%的代理電量/用電量總量通過中長期交易買入。
這也意味著,能夠進“菜市場”買菜的大戶并不多。當負電價出現時,大部分企業(yè)的大部分用電量還是按照合約價結算,只有用電超計劃了,才會臨時到“菜市場”撿“便宜菜”買。
既要大力發(fā)展新能源,還要電力供應穩(wěn)定可靠,市場化要走到哪一步,才能找到一個各方利益最佳的平衡點?
2021年12月美國德克薩斯州發(fā)生暴風雪,當地家庭平均用電成本從每千瓦時8至10美分飆升至每千瓦時900美元,老百姓用不起電,富人先用電。
現在,各地不斷地出臺政策,清除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的各種障礙。
2023年3月,《廣東省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實施方案》發(fā)布,方案中規(guī)定了源、網、荷各側儲能均可參加電力市場交易。
4月14日,深圳市發(fā)改委發(fā)布了《深圳市支持虛擬電廠加快發(fā)展的若干措施(征求意見稿)》的通告。
5.來自新模式的力量:讓電動汽車充了電,還能掙錢
有了成熟的商業(yè)模式,儲能產業(yè)才會走得更遠。
2023年,儲能市場最強“鲇魚”來了!
4月9日,特斯拉宣布在上海建造儲能工廠,初期年產能40GWh。這個產能相當于2022中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的三成。2022年,特斯拉儲能出貨6.5GWh(占總營收6%),相當于產能直接翻了6倍。
特斯拉官網顯示,2022年特斯拉儲能系統(tǒng)出貨量6.5GWh,同比增長64%,其中四季度出貨量2.5GWh,同比增長152%。
特斯拉的儲能業(yè)務為什么搞得好?得益于海外儲能市場成熟的商業(yè)模式。
這個“超級工廠”落地上海,不是沒有原因的。
2022年11月,上海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高達53.53%;加之上海用電量大,電網調峰需求大,才能吸引巨頭游進來當“鲇魚”。
那么,這頭“巨獸”游進來,能否帶火一個超級賽道?要知道,中國電動車市場,就是特斯拉刺激起來的。
這樣的超級賽道,也刺激無數有想法的企業(yè)家和創(chuàng)業(yè)者進入,互聯網思維下的共享模式,開始在儲能領域創(chuàng)新了。
現在,華電滕州儲能項目正在探索容量租賃制,建新能源場站不需要再自建儲能電站,從集中式儲能電站租賃容量指標即可。
公開報道顯示,華電滕州儲能項目的租賃方,主要是華電內部5家企業(yè)。目前,華電在棗莊投資4.1億元建設了棗莊銀山80兆瓦光伏發(fā)電項目。
2022年8月,國內首家虛擬電廠管理中心在深圳掛牌成立。
虛擬電廠是什么?
這個“電廠”沒有廠房、沒有機組、不占用土地資源、不燒煤燒氣,而是通過數字化平臺,將電動汽車、分布式光伏、充電樁、建筑樓宇空調等資源鏈接起來,這個能源管理平臺通過集聚更多的“種菜的”、“菜販子”、“買菜的”,將這些資源進行調配,實現調峰。
如今,設在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的深圳虛擬電廠管理中心,已是國內直控資源最多、應用場景最全的虛擬電廠,管理中心已與36家虛擬電廠聚合商企業(yè)簽約,當中既有國電投、中廣核等大型發(fā)電企業(yè),也有像南網電動、特來電等大型充電企業(yè)。
不過,這樣的虛擬電廠是在電力供應基本盤穩(wěn)定的情況下發(fā)揮作用的,扮演的是“配角”。
特銳德2022年半年報披露,特銳德的虛擬電廠運營平臺已與眾多地市的電力調度中心打通,并參與了廣東、上海、浙江等地的需求側響應。
特銳德的子公司特來電怎么為華北電網“填谷”的呢?特銳德董事長于德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舉了一個例子——
在華北電網,冬天張家口風電很大,后半夜恰逢用電低谷,就可能存在棄風問題。比如凌晨4點-7點,華北電網說,會棄掉5萬度電,這個時段多用電會有激勵,價格0.07元/度。
這種情況下,特來電會調出京津冀幾百個充電場站的歷史數據,核實到晚上10點以后,電動汽車充電量通常有4萬度,這時候通過場站調度,晚上10點暫停汽車充電,等到次日凌晨4點再充,在4點-7點剛好把4萬度電消納掉。
這樣既消化了原本要棄掉的風電,社會用電成本也降低了,因為晚上正常充電0.3元/度。
這種模式下,電動汽車就成了一個可調節(jié)的移動儲能工具,由此又誕生一個新模式——加入到虛擬電廠的電動車,還可以通過充便宜電放貴電來賺錢,開電動汽車不但不花錢,一天還可以掙個十塊八塊。
市場很簡單,復雜的是利益。
文章最后,回答文章開頭的問題——負電價對老百姓生活有沒有影響?
正確答案是,目前沒有影響,因為居民用電沒有進入市場,目前還是政策保障下的固定階梯電價。
所以,夏季電荒用不起空調這種事,不會在中國發(fā)生。
來源;齊魯壹點 記者 蔡宇丹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