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”母親節(jié)”

  近年來,隨著西方文化的不斷涌入,各種“洋節(jié)”也紛至沓來:感恩節(jié)、萬圣節(jié)、愚人節(jié)、情人節(jié)、母親節(jié)、父親節(jié)……。說到母親節(jié),有人會問:為什么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沒有母親節(jié)?

  其實,我國古代不是沒有母親節(jié)、父親節(jié),而是將“孝”的精神自上而下地滲入到了社會的各個階層、滲入到精神領(lǐng)域、甚至成為成為為人君子的行為標(biāo)準(zhǔn)、道德約束,成為一個國家的正式法規(guī)制度、官吏選任標(biāo)準(zhǔn),

  在我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,十分重視“孝道”。上至帝王將相、下至平民百姓,無不將“孝義”精神奉為圭臬。

  “孝”是維護我國古代社會秩序的壓艙石。自漢武帝定下了“罷黜百家、獨尊儒術(shù)”的治國之策后,儒家思想便成為我國幾千多年來的文化精髓和共同的社會價值。在我國傳統(tǒng)的儒家思想中,“孝”為“仁”之本,而儒家思想又是“仁”以為中心的道德思想,由此可見“孝”文化在儒家思想、在我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重要地位。

  “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”是君子為人的最高理想和終極目標(biāo)。其中的“修身”和“齊家”就是要求一個人要正自身、辯是非、守孝道、傳家風(fēng)。家,是我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基本單位,在我國傳統(tǒng)的宗法制下,“家”與“國”是一體的。因此,孝文化也從家庭倫理道德標(biāo)準(zhǔn)推及為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,進而貫穿到整個民族的文化精神體系和道德精神體系之中,成為社會各階層共同認可并遵守的文化價值取向和社會集體意識。

  自古以來,“百善孝為先”的思想就受到歷朝歷代統(tǒng)治者和民間的認可和推崇。所謂“身體發(fā)膚、受之父母,不敢毀損,孝之始也;立身行道,揚名于后世,以顯父母,孝之終也。”

  說到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“孝”,不能不提的一部儒家經(jīng)典——孝經(jīng)?!缎⒔?jīng)》相傳是孔子所作,也有人認為是孔子的七十二徒所整理。但不管怎樣,都無法撼動《孝經(jīng)》作為我國古代儒家倫理著作的牢固地位?!缎⒔?jīng)》一經(jīng)問世,便受到推崇。漢代,還將《孝經(jīng)》列為全國各級各類學(xué)校的必修課程。

  在儒家文化正式被奉為正統(tǒng)文化的漢代,甚至將“孝”作為評判一個人是否正直、是否可以走向仕途的標(biāo)準(zhǔn)。從西漢武帝元光元年開始,政府令各郡國舉薦孝廉各一人,名為“舉孝廉”,即孝子廉吏,此舉,也打破了之前政府取仕的家族世襲制,讓出自平民階層的優(yōu)秀人才得意步入仕途。不僅如此,終兩漢400余年的時間里,舉孝廉成為漢代官吏推舉制度中重要的途徑,也被奉為是官吏晉升的“正途大道”。被舉薦者,不僅可以步入官宦階層,改變家族命運,更為世人所津津樂道,成為人們學(xué)習(xí)和推崇的對象。而這些“舉孝廉”出身的人,在為官之后大多為人正直、秉公執(zhí)政,成長為公卿名門,在漢代政治舞臺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

  在全國上下皆崇孝、尊孝、愛孝的大環(huán)境下,就連漢代皇帝死后的謚號中也都有一個“孝”字,如漢孝武帝、漢孝昭帝、漢孝宣帝等。不僅如此,在帝后謚號中冠以“孝”字,以彰顯本朝統(tǒng)治者尊崇儒家思想、以孝治天下的傳統(tǒng)也從漢代一直影響我國歷朝歷代,貫穿我國2000余年的歷史長河。直到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清代,仍然將“以孝治天下”的儒家思想作為治國之策。在清代,所有皇后的謚號均由“孝”字開頭,如乾隆時期的一代賢后——富察皇后,謚號就為孝賢純皇后。

  正因如此,“孝”文化在上層階級的大力推崇下,也進行著自上而下的宣貫工作,而且從未停止。其中,《孝經(jīng)》、《二十四孝》等我國傳統(tǒng)文化典籍中就記錄了許多廣為流傳、感人備至的孝悌故事。如:《文帝親嘗湯藥》,講的是西漢初年,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恒繼位,是為漢文帝。文帝期間,對其生母——薄太后十分孝順,即使貴為天子后,也從不敢所有怠慢。有一次,薄太后得了重病,臥床不起。而且這一病就是三年。劉恒看著臥床的母親,萬分著急,每次為母親煎好的湯藥,他總要親自嘗過,看湯藥苦不苦、燙不燙,自己覺得合適的時候才端給母親喝。不僅如此,他還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,每次都是母親睡著了,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。

  又如《郭巨為母埋兒》的故事,講的是在晉代,有個人叫郭巨,對待雙親極為孝順,但無奈家庭十分貧困。后來,他妻子生了一個孩子。家中添丁本來是好事,但也讓郭巨本來就窮困潦倒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。郭巨的母親看見此情況,非常疼愛孫子,自己舍不得吃飯,將飯都留給孫子吃。郭巨發(fā)現(xiàn)后,就與妻子商量,“兒子以后還可以有,但老母親如果不吃飯沒了就不能復(fù)生了。不如埋掉兒子,把糧食留給老母親?!彼钠拮右才c郭巨同心同德,與丈夫一起忍痛準(zhǔn)備埋掉襁褓中的兒子。就在他們夫妻倆挖坑的時候,突然感覺再也挖不動了,原來在地下二尺的地方,突然出現(xiàn)一個壇子,打開壇子,竟然里面全是金燦燦的黃金和珠寶。壇子里還有一行字,寫著:“天賜孝子郭巨,官不得取,民不得奪?!狈蚱迋z得到黃金后,回家得以繼續(xù)孝敬母親,并好好撫養(yǎng)孩子成人,從此一家人過上了好日子,而且郭巨的孝名名揚天下,他的故事也最終入選“二十四孝”。

  看過一句話:“ 在這個世界上,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,只有母愛,是為了分離?!毖蚋峁蛉?、烏鴉反哺,是人們感恩、報恩的一種說法。但總有一種恩情是一生都報不完的,那就是父母的養(yǎng)育之恩。

關(guān)鍵詞: 區(qū)塊鏈, 天津電建

主辦單位:中國電力發(fā)展促進會  網(wǎng)站運營:北京中電創(chuàng)智科技有限公司    國網(wǎng)信通億力科技有限責(zé)任公司  銷售熱線:400-007-1585
項目合作:400-007-1585 投稿:63413737 傳真:010-58689040 投稿郵箱:yaoguisheng@chinapower.com.cn
《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(wù)業(yè)務(wù)經(jīng)營許可證 》編號:京ICP證140522號 京ICP備14013100號 京公安備11010602010147號

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”母親節(jié)”

作者:陳超  發(fā)布時間:2019-05-13   來源:電力網(wǎng)

  近年來,隨著西方文化的不斷涌入,各種“洋節(jié)”也紛至沓來:感恩節(jié)、萬圣節(jié)、愚人節(jié)、情人節(jié)、母親節(jié)、父親節(jié)……。說到母親節(jié),有人會問:為什么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沒有母親節(jié)?

  其實,我國古代不是沒有母親節(jié)、父親節(jié),而是將“孝”的精神自上而下地滲入到了社會的各個階層、滲入到精神領(lǐng)域、甚至成為成為為人君子的行為標(biāo)準(zhǔn)、道德約束,成為一個國家的正式法規(guī)制度、官吏選任標(biāo)準(zhǔn),

  在我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,十分重視“孝道”。上至帝王將相、下至平民百姓,無不將“孝義”精神奉為圭臬。

  “孝”是維護我國古代社會秩序的壓艙石。自漢武帝定下了“罷黜百家、獨尊儒術(shù)”的治國之策后,儒家思想便成為我國幾千多年來的文化精髓和共同的社會價值。在我國傳統(tǒng)的儒家思想中,“孝”為“仁”之本,而儒家思想又是“仁”以為中心的道德思想,由此可見“孝”文化在儒家思想、在我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重要地位。

  “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”是君子為人的最高理想和終極目標(biāo)。其中的“修身”和“齊家”就是要求一個人要正自身、辯是非、守孝道、傳家風(fēng)。家,是我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基本單位,在我國傳統(tǒng)的宗法制下,“家”與“國”是一體的。因此,孝文化也從家庭倫理道德標(biāo)準(zhǔn)推及為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,進而貫穿到整個民族的文化精神體系和道德精神體系之中,成為社會各階層共同認可并遵守的文化價值取向和社會集體意識。

  自古以來,“百善孝為先”的思想就受到歷朝歷代統(tǒng)治者和民間的認可和推崇。所謂“身體發(fā)膚、受之父母,不敢毀損,孝之始也;立身行道,揚名于后世,以顯父母,孝之終也?!?/p>

  說到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“孝”,不能不提的一部儒家經(jīng)典——孝經(jīng)?!缎⒔?jīng)》相傳是孔子所作,也有人認為是孔子的七十二徒所整理。但不管怎樣,都無法撼動《孝經(jīng)》作為我國古代儒家倫理著作的牢固地位?!缎⒔?jīng)》一經(jīng)問世,便受到推崇。漢代,還將《孝經(jīng)》列為全國各級各類學(xué)校的必修課程。

  在儒家文化正式被奉為正統(tǒng)文化的漢代,甚至將“孝”作為評判一個人是否正直、是否可以走向仕途的標(biāo)準(zhǔn)。從西漢武帝元光元年開始,政府令各郡國舉薦孝廉各一人,名為“舉孝廉”,即孝子廉吏,此舉,也打破了之前政府取仕的家族世襲制,讓出自平民階層的優(yōu)秀人才得意步入仕途。不僅如此,終兩漢400余年的時間里,舉孝廉成為漢代官吏推舉制度中重要的途徑,也被奉為是官吏晉升的“正途大道”。被舉薦者,不僅可以步入官宦階層,改變家族命運,更為世人所津津樂道,成為人們學(xué)習(xí)和推崇的對象。而這些“舉孝廉”出身的人,在為官之后大多為人正直、秉公執(zhí)政,成長為公卿名門,在漢代政治舞臺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

  在全國上下皆崇孝、尊孝、愛孝的大環(huán)境下,就連漢代皇帝死后的謚號中也都有一個“孝”字,如漢孝武帝、漢孝昭帝、漢孝宣帝等。不僅如此,在帝后謚號中冠以“孝”字,以彰顯本朝統(tǒng)治者尊崇儒家思想、以孝治天下的傳統(tǒng)也從漢代一直影響我國歷朝歷代,貫穿我國2000余年的歷史長河。直到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清代,仍然將“以孝治天下”的儒家思想作為治國之策。在清代,所有皇后的謚號均由“孝”字開頭,如乾隆時期的一代賢后——富察皇后,謚號就為孝賢純皇后。

  正因如此,“孝”文化在上層階級的大力推崇下,也進行著自上而下的宣貫工作,而且從未停止。其中,《孝經(jīng)》、《二十四孝》等我國傳統(tǒng)文化典籍中就記錄了許多廣為流傳、感人備至的孝悌故事。如:《文帝親嘗湯藥》,講的是西漢初年,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恒繼位,是為漢文帝。文帝期間,對其生母——薄太后十分孝順,即使貴為天子后,也從不敢所有怠慢。有一次,薄太后得了重病,臥床不起。而且這一病就是三年。劉恒看著臥床的母親,萬分著急,每次為母親煎好的湯藥,他總要親自嘗過,看湯藥苦不苦、燙不燙,自己覺得合適的時候才端給母親喝。不僅如此,他還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,每次都是母親睡著了,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。

  又如《郭巨為母埋兒》的故事,講的是在晉代,有個人叫郭巨,對待雙親極為孝順,但無奈家庭十分貧困。后來,他妻子生了一個孩子。家中添丁本來是好事,但也讓郭巨本來就窮困潦倒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。郭巨的母親看見此情況,非常疼愛孫子,自己舍不得吃飯,將飯都留給孫子吃。郭巨發(fā)現(xiàn)后,就與妻子商量,“兒子以后還可以有,但老母親如果不吃飯沒了就不能復(fù)生了。不如埋掉兒子,把糧食留給老母親?!彼钠拮右才c郭巨同心同德,與丈夫一起忍痛準(zhǔn)備埋掉襁褓中的兒子。就在他們夫妻倆挖坑的時候,突然感覺再也挖不動了,原來在地下二尺的地方,突然出現(xiàn)一個壇子,打開壇子,竟然里面全是金燦燦的黃金和珠寶。壇子里還有一行字,寫著:“天賜孝子郭巨,官不得取,民不得奪?!狈蚱迋z得到黃金后,回家得以繼續(xù)孝敬母親,并好好撫養(yǎng)孩子成人,從此一家人過上了好日子,而且郭巨的孝名名揚天下,他的故事也最終入選“二十四孝”。

  看過一句話:“ 在這個世界上,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,只有母愛,是為了分離?!毖蚋峁蛉?、烏鴉反哺,是人們感恩、報恩的一種說法。但總有一種恩情是一生都報不完的,那就是父母的養(yǎng)育之恩。

      關(guān)鍵詞:電力, 天津電建


稿件媒體合作

  •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(wù)!
  •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(wù)!
  • 電話:010-63413737

廣告項目咨詢

  •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(wù)!
  •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(wù)!
  • 電話:010-63415404

投訴監(jiān)管

  •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(wù)!
  • 電話:010-586890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