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8日,寒潮突然襲擊準格爾地區(qū),氣溫驟降至零下17攝氏度。在這凜冽的寒風中,準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的礦坑卻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。電鏟高舉勺斗挖掘煤層,卡車轟鳴著穿梭運輸原煤,灑水車往來灑水降塵,原煤生產(chǎn)工作井然有序地進行著。
圖為煤鏟裝車作業(yè)場景
早上7時,天邊漸漸泛起魚肚白,黑岱溝露天煤礦采掘隊的職工何利軍已在家中用過早餐,準備搭乘客車前往礦山,開始他一天的辛勤工作。作為擁有16年工齡的電鏟司機,早起已成為他的習慣。“工作時要打起精神,注意安全!”臨行前,妻子不忘叮囑他。
在乘車點,何利軍踏上了駛向礦山的客車。車窗外,冬日初升的太陽正緩緩穿透層層疊疊的云海,將廣袤的大地溫柔地鍍上了一層璀璨的金輝。而何利軍的心境卻與這明媚的景色截然不同,他的內(nèi)心被沉甸甸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填滿。他深知,在這個迎峰度冬的關鍵時期,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關系到千家萬戶的溫暖。
7時50分,何利軍抵達采掘隊會議室參加班前會。“今天1號WK35煤鏟主要負責3號、4號破碎站的供煤任務;3號WK35煤鏟需要更換提升鋼絲繩,更換完后負責2號、5號破碎站的供煤任務;WE2350 裝載機去煤坑六上作業(yè)區(qū)進行上煤作業(yè)......”會上,班組長張國強詳細部署了當天的工作任務,并再次強調(diào)了安全生產(chǎn)的重要性。何利軍認真聆聽,不時點頭,心中默默規(guī)劃著如何更高效地完成任務。
在凜冽的寒風中,1號WK35煤鏟巍然屹立在煤坑作業(yè)區(qū),猶如一位蓄勢待發(fā)的勇士。何利軍和郭鳳全與上一班的司機完成交接后,便開始了他們一天的工作。
“老郭,今天天氣比較冷,檢查仔細點。”何利軍一邊說著,一邊已經(jīng)動手細致地檢查起煤鏟來。他一絲不茍地審視著鏟斗的每一個角落,行走裝置的靈活度,以及回轉(zhuǎn)裝置的運轉(zhuǎn)情況,確保設備處在最佳的工作狀態(tài)。
“放心吧,利軍。”郭鳳全笑著拍了拍自己堅實的胸膛,那語氣里,滿是自信與默契。
各項檢查一切正常,何利軍發(fā)出裝車的鳴笛聲,1號WK35煤鏟這頭鋼鐵巨獸緩緩啟動,揮舞起勺斗。不遠處,一輛輛運輸卡車仿佛聽到了戰(zhàn)斗的號角,紛紛響應,轟鳴著引擎,有序地駛近電鏟,宛如一列列整裝待發(fā)的鋼鐵長龍。何利軍緊盯著操作臺,雙手熟練地操控著設備,每一個動作都精準有力。
在煤坑作業(yè)區(qū)域,厚達10多米的煤炭一鏟一鏟被裝到大型運輸卡車,并運輸至破碎站,經(jīng)過選煤廠洗選后通過火車運往全國各地。每一塊被運出的煤炭都關系著千家萬戶的溫暖,也是對他們不懈努力與無私奉獻的最好見證。
午飯后,何利軍按照“一班三檢”制度,認真進行了班中檢查。他仔細查看設備的各項數(shù)據(jù)指標,確保設備始終處于安全運行狀態(tài)。
時間悄然流逝,轉(zhuǎn)眼間就到了下班時間。當最后一車煤炭被運走,何利軍完成了當班的挖掘任務。根據(jù)卡調(diào)系統(tǒng)統(tǒng)計,他們當天共挖掘150車煤炭,每車重達160噸,總計27000噸原煤??粗@驕人的成績,何利軍和郭鳳全相視而笑,心中充滿了成就感。
17時30分,何利軍搭乘班車踏上歸途。回想當天的工作情景,心中充滿了自豪。他深知,自己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煤鏟司機,但他駕馭著那龐大的“鋼鐵巨獸”,每一次操作都關乎著能源的穩(wěn)定供應。這份責任,如同燈塔一般,照亮著他前行的道路。
截至12月17日,黑岱溝露天煤礦年生產(chǎn)商品煤3007.7萬噸,突破3000萬噸大關,超計劃26.2萬噸,完成年進度計劃的97.02%。在這個寒冷的冬天里,準能集團還有很多像何利軍一樣的人默默堅守在煤海一線,為能源保供貢獻自己的力量,為千家萬戶送去溫暖。(向南)
評論